“我明白很多道理卻堅持不下去” 這是許多人的心聲,包括我自己也很難堅持做一件事情。
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情,他心裡想到的是「堅持」,那他概率做不下去。
一件事需要說「堅持」,說明我們內心是抗拒的,大腦就會認為這是「痛苦」,並非享受。
這種痛苦,會讓我們產生抗拒,增加這件事的難度。
於是
- 該去做的,不去做了
- 該去思考的,不去思考了
最後就更容易失敗了
那做一件事情的動機是什麼?
動機是我們追求需求或者目標的內在動力。
我們認為需要用「堅持」來完成的事情,其實在大佬的內心是很快樂。
李笑來老師就是這樣的大佬。
他在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他會給這件事情賦予一個極大的正面意義。
比如:李笑來老師決定去新東方任教英語老師的時候,他需要背更多單詞,於是他就把背單詞跟薪水聯繫。如果在新東方任教年薪是 100w,若要背 10000 個單詞,那麼每背一個單詞就相當於賺了 100 塊。
為背單詞賦予重大意義,用錢能力推動我們前行,於是乎背單詞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了。
如果哪一天沒背,或者是少背,就是少賺錢,這讓人無法忍受。
明白老師日更寫作千日也是為寫作賦予重大意義,他將這個意義平攤給每一天。
給不做的事情,賦予一個負面意義。
這是我從明白老師那裡學到的。
設想如果一件事情不做將會損害個人利益或者是生命安全,那麼這件事情我們會沒有動力去做嗎?
有人說自己不能堅持做某事,其實是他們沒有想明白這件事對他有什麼重大意義和不做的後果。
做一件事情之前,我們要為這件事情賦予重大意義,這個意義將會成為我們的內在動力,推動我們完成它。